扬雄曾说:“修身以为弓,矫思以为矢,立义以为的,奠而后发,发必中矣。”漫漫求学路上,我一直将这句话视为座右铭。不过,在不同的人生阶段,我对这句话的认识也不尽相同。在朱光潜先生的启发下,我对修什么样的身、矫什么样的思、立什么样的义有了新的理解。(开篇借用扬雄的名言引材料得观点,简明达意,富有文采,不拖泥带水。)
修身以为弓,修美身。外形之美也许能给人留下惊为天人的第一印象,但心灵之美才会如空谷幽兰一般恒久芬芳。观看“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”颁奖仪式时,我注意到一位身材瘦小、满脸风霜的女士,她的目光坚毅而执着。她就是华坪女高的校长张桂梅。张校长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,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,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。谁能说这位其貌不扬的女士未尝修美身呢?自此,我对美的追求上升至“兰生幽谷,不为莫服而不芳”———与靓丽的外表相比,心灵之美才是审美领域的最高追求。(对“修美身”的论述,将审美之“美”的内涵解读为坚毅执着、无私奉献的心灵之美。)
矫思以为矢,矫真思。很多人都在成长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:从儿时懵懂无知到少时求真若渴,最后逐渐被生活磨平棱角,泯然众人。在前不久的知网侵权事件中,一位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的赵德馨教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。当时许多朋友劝他放弃诉讼,因为不论是赢是输,受伤的都是作者,何必为了这点儿钱闹得大家颜面无光呢?我能想象赵教授怒目圆睁的样子,他说:“我为的不是钱,是中国的知识产权!”心生崇敬的同时,我也难免黯然嗟叹:难道敢于追逐真实的人只有这位苍颜白发的老人吗?难道那些少年郎的满腔热血都被轻易磨灭了吗?但即便同行者寥寥,我仍愿以真思为矢,向黑暗射出破晓之箭,无数缕阳光加起来,就是真理的太阳。(对“矫真思”的论述,将科学之“真”的内涵解读为追逐真理、敢于直言的求真精神。)
立义以为的,立善义。平时,同学们谈理想时,很少有人提到科学研究或者乡村振兴的话题。我不禁想起歌德的话:“你若要重视自己的价值,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。”我们只有在服务社会的实干中前行,才能真正创造人生价值。纵览青年一代,有清华理科学霸吴京泰立志投身芯片研发,有北大骄子王婧从城市职场转向乡村振兴……他们大道至善,勇于实践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跟在先驱们身后向善义奔跑呢?(内容紧承前两段,将实用之“善”的内涵解读为以民为本、勇于实践,论述更为深刻。)
木心说:“许多‘个人’加起来,便是时代。”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若能修美身、矫真思、立善义,何愁不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,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昂首阔步、乘风破浪呢?(首尾呼应,总结全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