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学校不远有一条小街,来到这条小街就仿佛来到了一个大型的“食品超市”。
几只碗加上一块铁板,一个课桌大小的推车,这可能是最简陋的街边小摊了——这是卖油炸火腿肠的。摊主把那些周身打了一排排花刀的火腿肠放进油锅中翻动,火腿肠在热油锅里噼啪作响,不一会儿便开了花。等炸至微黄,再一根根捞出来,刷上秘制的辣酱,撒上香喷喷的孜然粉,这便是饥肠辘辘的学生们最钟爱的小吃。
门口支一口大锅,里面高汤翻滚,这是馄饨铺子。只见老板娘掀开锅盖,根据你要的分量抓起一把馄饨撒入锅中,馄饨随着沸水翻滚。透过水汽,那些馄饨宛若机敏的小鱼一般,在沸水中游走。不大一会儿,老板娘便将煮好的馄饨盛进碗里,浇上汤汁,再撒上一把葱花。水润嫩白的馄饨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葱绿,仿佛雪地里刚生出的绿芽,让人看着就垂涎欲滴。
煎饼果子摊的人气最高。只见师傅先在饼铛刷上一遍油,之后摊上一层面糊,再磕个鸡蛋,撒上些配菜和香料,一卷、一切,眨眼的工夫,美味出炉。孩子们递上几元硬币,取过煎饼果子握在手里,大快朵颐。香气四溢的鸡蛋与面饼完美融合,咸味与鲜香相得益彰,令人回味無穷。零花钱宽裕的孩子让师傅在饼里再多加上一根火腿肠,在别的孩子惊羡的眼神里,满足地咬上一大口……这感觉,简直太爽了。
街尾的菜市场,则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烤鸭店一进门,就能看见两边宽大的烤架,被“赶上架”的油光锃亮的烤鸭缓慢地在烤架上转动,不时发出“嗞嗞”的响声。买上半只尝尝,会让你瞬间嘴角噙香。
卖鱼的大叔瞄准了顾客选中的一条鲫鱼,正准备将其“捉拿归案”,不料却被鱼尾甩了满脸的水花,路过的人都赶紧避得远远的。
小街上卖蔬菜瓜果的摊位最多,每一个摊位上的果蔬都码得整整齐齐,好像阅兵方阵:青菜绿油油的,叶片上还带着水珠;番茄涨红着脸,在阳光下闪着红光;只有土豆不修边幅,和泥土怎么也分不开。从远处瞧,这些蔬菜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抽象画。买菜的老大爷点上一支烟,边走边细细地浏览着这幅“画卷”。
最吸引人的还是豆腐铺。老板吃力地把一个装满豆腐脑的大桶抬上架子,老板娘用她那又尖又亮的嗓子喊道:“新鲜的豆腐脑啊,趁热吃啊!”这时,菜市场里的顾客纷纷聚集过来,人群像在锅中煮沸的饺子,你挤我,我挤你,不到10分钟,一大桶豆腐脑便一扫而光。
小街菜市场永远是不紧不慢的固定节奏:老板娘大声吆喝着招揽顾客,买菜的大爷大娘们则慢悠悠地东挑西拣耐心砍价。
每次放学回家,我都喜欢在这条小街上漫步。小街不但让我尝到了各种美食,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烟火气息。
教师点评
这篇习作似一幅极富生活气息的速写,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、逼真传神的人物刻画、对各种食物色香味的描绘,以及老板与顾客之间的互动交流,将小街热闹的场景、欢快的氛围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。作者在描写小吃摊和菜市场时,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,前者重主观感受,后者重客观描摹,使食客和顾客两种身份的人在这条街上的不同体验得以充分呈现,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