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意碑林,纵横之间作文600字
更新时间:2024/12/3 21:43:00   移动版

  古都长安,文武圣地。作为古人文韬武略思想的载体,书法已成为碑林的一张名片。回想起来,我的“乐趣”与书法是分不开的。


  小学时,每逢周末,我总想着去碑林博物馆参观。宽广的门楼,朱红的门柱,色彩绚丽的牌坊,以及中间醒目的“碑林”二字,就是我对这块书法圣地的记忆。

  徜徉在古色古香的展厅里,行走在林立的石碑间,我总喜欢透过玻璃,看那一块块铁青的巨石,也看巨石上如拇指大小的一列列凹痕。上面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,有的字难以辨认,但我还是非常痴迷地看着。在我眼里,它们个个都是“大明星”——名扬中外的《兰亭序》石碑就嵌在碑林的亭子下面,《多宝塔碑》《九成功醴泉铭》《玄秘塔碑》这些早已传世千古,被奉为神作的神帖,在碑林博物馆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。从真草隶篆到梅兰竹菊,这些随处可见的石碑,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?哪一个不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伟大?

  现在,它们真真切切地站在我眼前,我仿佛看到古代先贤在宣纸上提点顿挫,纵横挥洒;看见工匠们在石碑上笔画刀刻,拍墨印拓。千百年来,光阴磨去了石碑的棱角,却把书法艺术传承给我们。我乐此不疲地穿梭在碑林中,寻找一个个字,解析它的笔画排列、字符深浅。一条条凹痕无不显露出雕刻者深厚的功底。千万条凹痕汇聚成碑文,这就是古人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。

  每每买到心仪的拓片,我总忍不住临摹一番。铺纸,倒墨,润笔。把拓片放在旁边,一点下墨,线条晕染开。按照古人的笔法,横平竖直,撇舒捺展,笔断意连,骨力渐显。等到墨断,蘸了新墨再次勾指提笔,却发现拓片上下一个字的笔画明显粗得多。我会心一笑,想来古人也是用笔至此时墨断了吧。除了这种“小呼应”,临帖时的“小惊喜”也有很多,比如在某个地方笔画颤抖一下,到某个地方枯笔墨干,或是错别字被书法家们涂掉。这些小错误也随着碑帖传了下来,呈现在我们眼前——连书法家们也有犯错的时候,这不免挺有趣。

  当我站在石碑前,凝望着贝联珠贯的一个个方块字,想象着它们如何跨越千年,从书法家笔下的墨迹,到石碑上的凹痕,再到我们手边的拓片,被我们临摹、学习,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。古人对书法的热爱,让他们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,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个字,不辞辛苦地刻在碑石之上;我们对书法的热爱,让我们认真解读古人的技法和思想,传承传统文化,乐此不疲。

  赏碑、临帖都是我的“乐事”,在笔画纵横间,有古人智慧的表达,也有千百年来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。

  生在西安,碑帖之间,乐在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