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,斜阳染映余晖,阁影在江面轻轻荡漾,槛外长江空自流,帝王群臣皆不见。落寞的阁上,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,现代的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。
此时,滕王阁的忧伤,我真切地感受到了。每一寸楼板,每一抹丹朱,都在心弦上颤动。所有人,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。得不到朝廷肯定的王勃,一再遭谴受贬。他客居剑南数年,终是顺了他悠游于世的脾性。歌舞升平的长安不会有人去想起这位罪臣,而人去楼空的滕王阁只不过是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慰藉罢了。如今,赣江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绝唱,一上一下翩翩飞舞,托起无限秋水长天。
“凉风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?”不由得吐出一口浊气,苦笑几声,一切却被巨浪的声势压下,思绪也就跟着此处的风起云涌、滚滚波涛,浮浮沉沉了。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”“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”,惜王子安虽才华早露,词情英迈,对策高第,授朝散郎,却不敌时运不齐、命运多舛,终视宦海为畏途,落得个千里随波。
江水缓流,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。一介书生咬文嚼字,终有被人品得错位的时候。落魄诗卷又几斗?该张皇、迷惘、失落,还是愤懑?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般诗意、简单而直观。
那年蜀地的一日夜晚,皎洁的月光,温柔的霓裳。一少年人停杯一瞬,西窗见影,目染芳华。长帘微卷,星河漫染,风携来朵朵海棠,隐隐有夜的微凉。他粲然一笑,兴浓慢饮,遣此长宵。
有人问:“阁下当年作《檄英王鸡》,本是好意相劝,奈何圣颜不悦,使仕途毁于一旦,敢问可有悔过?”
却见少年人淡然拂袖,拱手作揖:“逢治世,便融入银河,安逸地与明月相伴,照亮长天;入草莽,就顺势而为,无怨地同清风合力,染绿大地。若生逢乱世,便前去山林赏林木云溪,阅孤鹜落霞,涓流苍穹心犀互映。”
王勃,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,不求逍遥世道,只求问心无愧。
我独自在滕王阁上待了很久。没有俗世的打扰,也许能找到积灰的初心,看清心之所向。斜阳已成余晖,阁上人去,鸟去,空留一片寂寥。我俯身再拜这千年前鲜衣怒马的少年郎,侧身长叹:“却道万籁归入寂,独坐林壑起松声。”
点评
作文全篇都在书写诗人王勃。作者站在滕王阁上缅怀诗人王勃,通过王勃的诗篇、人生经历与王勃展开心灵的沟通,从而展现他心系家国、初心不改的精神品质。此篇作文相当精彩,字约意深,值得仔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