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出生在奇台的县城里,那儿流淌着一条细细的小溪,溪流既清澈又凉爽。妈妈的童年就从这儿开始。
听妈妈说,她小时候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玩具。她小学时很想要一只鸡毛毽子,为了能踢上鸡毛毽子,她开始努力收集鸡毛。每当放学走在小溪边,她总是东看看、西瞧瞧,一会儿扒开草丛,一会儿瞧瞧路边。路上捡不到多少鸡毛,妈妈就去养了鸡的人家附近“蹲守”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妈妈终于在草丛里发现了目标,她捧着毛茸茸的鸡毛又惊又喜,赶紧将鸡毛带回家。可是,把所有鸡毛凑在一起后,妈妈才发现还差一根长的。妈妈不甘心地又一次去找鸡毛,可翻遍草丛也没有找到,她很沮丧:“没有这根长的鸡毛就做不成毽子了,鸡毛啊鸡毛,你到底在哪儿呀?”
时间一眨眼就溜走了。这天放学,正当妈妈沿着小溪边搜寻目标的时候,突然听见“咕咕咕”的声音,一只母鸡大摇大摆地朝妈妈走来。妈妈激动地盯着大母鸡,眼睛都直了。母鸡一边踱着悠闲的步子,一边扇扇翅膀,走着走着,那墨绿色的长尾羽竟然随风飘落——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。等母鸡走后,妈妈急忙跑过去,兴奋地捡起鸡毛。“我终于等到你啦!”妈妈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。
回到家,妈妈端来一盆水,把捡来的鸡毛全部丢了进去,泡了一会儿,捞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。正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在鸡毛上,晒干了的鸡毛变得柔软、蓬松。妈妈找来一个啤酒瓶盖子,将鸡毛插在里面,再用针线一圈一圈地缝好,紧紧固住。细细的针线在妈妈手里穿来穿去,好像活蹦乱跳的小鱼在水里游动。鸡毛毽子终于做好了,“哇!这毽子太漂亮了!”妈妈兴奋地看着自己的作品,啧啧感叹。
“嗒!嗒!”我仿佛看到还是小女孩儿的妈妈在院子里踢着鸡毛毽子,她的眼里充满惊喜和成就感。鸡毛毽子一直伴随着妈妈,仿佛一个形影不离的童年伙伴。